近期,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全科醫療科常接診特殊病患:嘔吐、高血壓、胸悶等癥狀明顯,但體檢未發現問題。此類情況大多是心理疾病的軀體化表現。為此,全科醫療科護理團隊運用敘事護理與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識別情緒根源,緩解身體癥狀。 
15歲的侯同學,無原因嘔吐3個月,體重降至98斤,多家醫院查無病因。醫院全院會診發現,其焦慮抑郁量表測評呈中重度異常。 護士長陳樂與孩子母親交談:“家中近期有什么事讓孩子特別在意?” 母親說:“前幾天我和孩子父親吵架冷戰,孩子心細,或許是察覺到了。”侯同學坦言:“我喜歡畫畫、表演,但總被母親阻止。然而,當我上臺表演時,她又感到很自豪。” 陳樂對侯同學說:“只要慢慢進食,體力恢復,你的身體就會慢慢康復。”在陳樂的鼓勵下,侯同學慢慢進食。幾天后,她的身體逐漸好轉,出院時腳步輕快。 
39歲的劉女士,因車禍住院,病情好轉后,仍要求打大劑量止疼針。醫生發現,劉女士因車禍產生心理恐懼,導致血壓飆升。護理團隊通過情緒引導等方式,幫助劉女士走出心理陰影。出院時,她已能下地行走,血壓穩定。 醫院全科醫療科內,這樣的敘事與認知行為療法實踐仍在深入開展。眾多患者,雖體檢無恙,卻飽受胸悶、嘔吐困擾。護理團隊通過一對一溝通,查明病因,以敘事護理與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科醫療科開展的敘事與認知行為療法,如同一把鑰匙,打開患者的心身困局,讓無形的痛苦找到被看見、被理解的出口。(常海玉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