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今提及腦機接口技術,不少人會先想到馬斯克的Neuralink,但事實上國內團隊也在該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近日,浙江大學腦機接口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發(fā)布,成果顯示,其腦機接口技術能夠使76歲癱瘓老人實現(xiàn)用意念控制機械臂寫漢字,且100個常用漢字正確率達到96%。
據(jù)了解,這位參與“意念寫字”的志愿者張大伯今年76歲,是車禍后高位截癱患者,于2020年參與浙江大學腦機接口研究項目,成為了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轉化研究的志愿者。目前,張大伯可通過意念完成喝水、進食、握手等手部大關節(jié)動作。
不過腦控書寫相比會有更多難題,傳統(tǒng)腦機接口中對于機械臂伸抓的控制原理是大關節(jié)運動的解析,而漢字書寫的過程顯然是一種精細運動,而且漢字與英文相比,筆畫更多、分類更難、字數(shù)更多,隨之而來的編碼難度也更高。
據(jù)了解,在書寫每一個漢字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神經(jīng)元組合參與,進而產(chǎn)生不一樣的腦信號模式,科研人員通過動態(tài)解碼模型,實時捕捉志愿者的腦神經(jīng)活動,解析志愿者想象的書寫軌跡,再通過控制機械臂進行書寫,以此完成整個運動過程。
“我們都知道漢字的書寫在偏旁、部首、筆順等方面有很多講究,甚至筆畫長一點或是短一點,也有可能完全是兩個字,而且國外也不會有團隊研究漢字,我們沒有參照,所以此次對于漢字的成功解碼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腦機接口研究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突破。”浙江大學腦機調控臨床轉化研究中心神經(jīng)疾病分中心主任、浙大二院神經(jīng)外科主任張建民說。
央視相關報道截圖
不得不說,腦機接口技術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這項技術會在未來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更加精準和便捷的支持,幫助更多癱瘓、截肢等患者重獲生活的自主權,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