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引領視聽文藝新浪潮 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開幕
時尚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記者 郎朗 任思雨)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2日在北京開幕。多位業界專家與知名創作者圍繞人工智能、內容價值、文化傳承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度探討。
圖為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本屆大會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廣電局主辦。
開幕式上,“2025‘北京大視聽’網絡視聽精品項目”片單重磅發布。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片單共集結80部精品力作,分為“傳薪火長賡”“見文明長河”“品煙火長情”“赴山水長卷”“執正義長鋒”“賞多元長韻”六大篇章,涵蓋網絡劇、網絡電影、微短劇、網絡綜藝等多種類型。
為推動微短劇內容提質、探索“微短劇+”跨界融合路徑,北京市廣電局在現場發布了北京大視聽“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的階段性成果。據了解,大賽設置了繪時代盛景、傳中華文化、映人間煙火、探科技奇境、品京韻風華、展文旅新潮等十二大主題賽道。大賽啟動以來,共征集作品1070部,經過初評,已有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在內的239部精品項目成功入圍復賽。
此外,開幕式還舉行了重點網絡視聽文藝作品推介儀式、《2024北京微短劇報告》發布等活動,從內容推廣、行業研究和技術應用等多個維度,為產業發展賦能。
在高峰研討環節,來自各領域的與會嘉賓圍繞主題各抒己見。
作家、編劇、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表示,希望通過微短劇等具體戲的拍攝,來一點一滴地傳播內容,傳達一些文物知識。“不僅僅是傳達娛樂,一定讓大家知道我們民族具體歷史上有哪些成就,而這些成就在歷史上達到怎樣一個高度。”
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播出后,西安掀起旅游熱;《長安的荔枝》近期完播,越來越多的人去廣東買荔枝。作家馬伯庸認為,對于創作者來說,最大的命題在于“當下性”,要找出古今之間的共鳴點,把線上線下內容和現實的通道打通。“怎樣能夠把我們這些專業的文化和當下性進行打通,把這些文化講述給普通老百姓,是我們這些創作者今天最需要去理解的東西。”
本屆大會為期兩天,以“視聽潮涌 文藝生輝”為主題,著力打造視聽藝術價值引領平臺、產業融合生態聚合平臺、視聽技術賦能創作平臺。
大會期間將舉辦6場主題研討、創作者之夜、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打卡等多元活動,議題覆蓋網絡綜藝、網絡劇、微短劇、新大眾文藝等行業熱點,旨在推動網絡視聽文藝提質升級,培育扶持文藝精品,發掘鼓勵優秀網絡文藝人才,為“北京大視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完)
【編輯:胡寒笑】 ...【時尚】
閱讀更多變“廢”為寶!海洋垃圾制衣、“污水”沖咖啡都實現了
時尚目前在全國各地,循環經濟帶來的效益越來越明顯,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應用實現“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 綠色循環把資源“吃干榨凈”
在福建聯合石化的生產車間,使用過的塑料包裝膜在這里經二次加工,變成為高質量的環保薄膜。這些產品通過了國家食品級認證,突破再生膜食品級認證的壁壘。
曾被視為工業排放“負擔”的二氧化碳,如今在創新技術的推動下,正成為綠色發展的“資源”。在大慶榆樹林油田,工作人員通過向地下油井注入二氧化碳,為難開采油田“提效”,今年已注入超7.46萬噸,帶動產油1.94萬噸。
循環利用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工業領域,更走進了日常生活。在浙江嘉興的一家再生材料科技企業,設計師們正忙著打版裁剪新一季時裝樣衣。今年夏天推出的新款T恤,每件都含有約70克源自海洋廢棄漁網的再生材料。這類融入環保理念的產品,在國際市場備受青睞。
“三重循環”體系 “污水”轉一圈就能喝
在江蘇宜興,一座形如“三葉草”的建筑群正顛覆人們對污水處理廠的認知——這里沒有刺鼻氣味和機器轟鳴,取而代之的是咖啡香氣、試驗田里的農作物和直飲“永續水”。作為全國首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它通過水質循環、能量循環、營養循環的“三重循環”體系,將污水徹底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成為我國循環經濟在水生態領域的一次新的探索。
“好水不問出處”——廠區咖啡廳的標語旁,一瓶瓶清澈的“永續水”靜待品嘗。這些能直接飲用的水,其“前身”是城市生活污水。這座概念廠采用先進工藝技術,每日可處理2萬噸生活污水,出水水質不僅優于太湖流域最嚴格的排放限值,更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其中對抗生素等新興污染物的去除率超過99%。
三峽集團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廠長 周振:在這里,“污水”不僅可以直飲,還可以沖調咖啡、釀造啤酒,展示著未來污水利用的多重可能。
傳統污水處理廠是能耗大戶,而概念廠的有機質協同處理中心卻變廢為“能”。污泥、藍藻、養殖垃圾等在此混合發酵,每日可產生5000立方米沼氣,驅動發電機組每日發電1.2萬千瓦時。滿負荷運行時,全廠能源自給率達100%,顛覆了行業“以能耗換水質”的傳統模式。
污泥經沼氣發電后的沼渣并未終結使命,它們被制成營養土,供給廠區30畝果蔬田與40畝稻麥試驗田。“污染物、沼氣、營養土、農作物”的閉環,讓營養物質重歸自然循環。
如今,該廠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000噸,營養土還田降低化肥使用量20%,為太湖流域提供“廠—河—湖”協同治理新范式。
循環經濟讓資源“活”起來
循環經濟作為我國“碳達峰十大行動”的核心舉措,正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關鍵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國循環經濟對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持續提升,多領域資源利用效率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我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不斷健全,
在工業節水領域,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4%,提前完成國家目標;
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突破4億噸,廢鋼鐵回收量達2.46億噸。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目前我國循環經濟在企業、園區、社會形成一批典型模式。隨著數字技術與循環經濟的融合發展,“互聯網+回收”等新的發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據統計,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逐年擴大,已經由2015年的約2萬億元發展到2023年的4萬億元。到2025年,該產業產值有望突破5萬億元。未來循環經濟將朝著數字化、協同化、國際化方向進一步發展與推進。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央視記者 王世玉 張偉 王曉沛 浙江臺 四川臺)
【編輯:張子怡】 ...【時尚】
閱讀更多暴雨黃色預警:13省區市有大到暴雨 四川重慶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時尚中國天氣網訊 中央氣象臺6月30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預計,6月30日08時至7月1日08時,陜西南部、四川東北部、重慶大部、湖北西部、河南西南部以及河北中部、黑龍江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東部、貴州西部、云南東南部、廣西西南部、廣東東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四川東北部、重慶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0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過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路況在強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積水路段實行交通引導;
3、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
4、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采取必要的排澇措施。
【編輯:史詞】 ...【時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趁618更新游戲裝備提升戰斗力 雷柏外設帶你大殺四方
- PTEXPO2023丨愛立信:打造5G精品網絡 前瞻6G技術
- 馬斯克:愿意授權Autopilot/FSD或其他技術
- 徠卡SL2無反相機將推出銀色版 諜照曝光
- 勞斯萊斯閃靈已完成全球測試 將于四季度開啟交付
- 蘋果M3處理器將于明年發布:搭載3nm制程,為A17讓路
- 三星Galaxy S24 Ultra影像或擠牙膏 除10倍光變略調整無其他變化
- 起亞EV6將于6月開啟盲訂 計劃8月成都車展正式上市
- 適馬:全畫幅Foveon X3傳感器仍在開發中 它需要大機身
- Vision Pro攪動頭顯市場,三星或將無奈重新設計Galaxy XR
- 吉林長春:古老母親河綠意盎然煥生機
- 現代農業脫口秀|“百草之王”重生之長白山下的逆襲
- 中俄美術家主題油畫展亮相第二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
- 鏡觀吉林丨第二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在吉林長春開幕
- 醫患共追“一道光”:上海瑞金醫院首設復發淋巴瘤臨床研究專病門診
- 復旦管院院長陸雄文提出“學霸之問”
- 總規模超500億元 上海國資委發布國資并購基金矩陣
- AI已成為推動家電行業創新升級重要驅動力
- 蛟河:積極培育榆黃蘑種植特色產業
- 吉大二院:讓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