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特朗普黄金手机”停止宣传“由美国制造”,并将延期发售
探索49人已圍觀
簡介前幾日推出的“特朗普黃金手機”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不僅因為該手機由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旗下的特朗普集團推出,而且因為其十分高調地宣傳該手機由美國制造。眾所周知,美國如今產業空心化嚴重,制造、組裝手 ...
前幾日推出的“特朗普黃金手機”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不僅因為該手機由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旗下的特朗普集團推出,而且因為其十分高調地宣傳該手機由美國制造。眾所周知,美國如今產業空心化嚴重,制造、組裝手機相關產業鏈并不完善,而這一高調的宣傳,一時讓人對美國制造的實力刮目相看。
不過就目前的報道來看,這個牛皮吹的可能有點大。
據外媒The Verge報道,特朗普集團目前已經從官網撤下了美國制造相關的字眼,例如“MADE IN THE USA”。將宣傳口徑改為“在設計時考慮了美國價值觀”、“每個設備背后都有美國人的雙手參與”、“令人自豪的美國設計”等含糊其辭的話語,并未直接表明該手機到底是否在美國制造。
此外,該手機的規格也有所改變,在最初的宣傳中,該手機擁有6.78英寸的屏幕,而目前已經更改為6.25英寸。并且該手機曾經宣傳擁有12GB的內存,但是目前已經閉口不談。由此可以推斷出該手機大概率更換了供應商。
原本“特朗普黃金手機”計劃于今年9月份推出,但是目前官網上的時間已經更改為今年晚些時候,不禁讓人對這款手機感到擔憂。
Tags:
相關文章
招商難、同質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網綜如何突圍?
探索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郎朗)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網絡綜藝創作主題研討7月2日在北京舉辦。本次研討以“‘綜’觀萬象,‘藝’啟未來”為主題,專家學者、網絡視聽平臺代表、節目制作人代表等齊聚一堂,直面行業深層矛盾,為當下的網絡綜藝生態把脈開方,共謀網絡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
圖為研討會現場。供圖
數據繁榮下的結構性困境:同質化與變現難
“一邊是每年上線超百檔綜藝,市場規模不斷突破新高的繁榮;另一方面是觀眾吐槽沒有新意,制作方難賺錢、平臺留不住人的焦慮。”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鄭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網綜生態現狀。她援引數據佐證:2024年國產季播綜藝上線達392部,視聽總時長同比增18%。但繁榮數據背后,是“綜N代占比高達42%,貢獻了74%的有效播放”,“創新模式占比不足20%”。類型重復缺乏創新,過度依賴“明星+話題”以及小成本綜藝盲目跟風,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成為生態失衡的首要癥結。
緊隨其后的是嚴峻的商業變現難題。鄭月表示,網綜對于廣告的依賴遠超于其他的視聽產品。然而,廣告主投放卻高度集中于“綜N代”,導致中小內容的融資難上加難,創新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減弱”。
虎鯨文娛集團優酷人文總經理王曉楠印證了這一觀察,指出品牌方的變化:“商業品牌變得更加審慎、冷靜,從追求曝光訴求為主導轉變為更加在意節目內容表達的文化深度和專業度。”
此外,鄭月認為,平臺割據進一步加劇了生態惡化。她引用藝恩數據揭示:2024年各個平臺綜藝獨播比例高達92%,頭部綜藝跨平臺用戶重合率不足15%。”
“用戶不是不愛看優質內容,而是被平臺的數據高墻擋在門外。”
破局之道:內容分眾、場景革命、技術賦能
看清楚當前網絡綜藝困境之后,嘉賓們也提出了清晰的突圍路徑,其核心在于內容邏輯的重構。
鄭月認為,面對不同制作體量的分化,創作者們應該使用不同的生存邏輯。“大制作就是要做文化燈塔,要立高度、有扛鼎的本事,比如強IP的延續、高規格的制作、全鏈路的保駕護航。而小綜藝就是要接地氣,要有‘扎心’的本事,聚焦垂直賽道,拍出真實感,硬氣精準用戶的情感共鳴。”
不同平臺的實踐正在印證這一思路。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姜濱以紀實綜藝《種地吧》為例,闡釋其“接受現實,才能超越現實”的理念。節目不僅展現少年農耕成長,更延伸出助農實效。姜濱認為:“優質網絡綜藝創作從來都不是速戰速決、立等可取,需要創作更加深入專業、深入行業。而且,優質網綜更多來自非虛構內容創作,這也意味著創作者要擺脫懸浮套路,真正投入對現實的鉆研和了解,才能基于現實、超越現實,成為現象。”
優酷則通過“綜藝+”實現生態價值裂變。虎鯨文娛集團優酷綜藝合作開發部總經理仇穎舉例,平臺節目《風馳賽車手》與品牌合作,將汽車裝備的選購場景接入節目中,實現了從內容種草到消費轉化的即時閉環。她觀察到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用戶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共鳴,傳播從單點爆發轉變為多元運營,價值實現從依賴廣告邁向生態化營銷,內容制作從追求大藝人、大制作轉而回歸內容價值本源。”
資深主持人張越以自身實踐證明了深度內容的市場潛力。她制作的嚴肅訪談《她的房間》,長達一小時講述農村婦女劉小樣的故事,播出之后,上了30多個熱搜。張越認為:“創作需‘于低處做,向高處行’。劉小樣的表達言之有物,從生命深處發出來的聲音自有力量。
在內容之外,技術也被寄予厚望。鄭月認為,技術可能是破解生態困局的關鍵鑰匙。AI已經成為內容的共創者,虛擬制作等技術正“擴展舞臺物理空間的時間維度和美感層次”。她呼吁“需要不斷跟蹤思考,以技術賦能拉長綜藝產品的生命周期”。
告別流量焦慮的短期逐利,走向協同共生的長期主義是網綜生態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大小有別成為共識,橫豎萬象成為常態”,一個多元共融、韌性強健的“綜藝新宇宙”方能真正啟航。(完)
【編輯:田博群】 ...【探索】
閱讀更多中國駐菲使館發言人談中方制裁菲前參議員托倫蒂諾有關問題
探索中新網馬尼拉7月8日電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發言人8日談中方制裁菲前參議員托倫蒂諾有關問題。
發言人說,近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向菲外交部通報中方制裁菲前參議員托倫蒂諾有關決定,強調一段時間以來,菲個別反華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采取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系。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
發言人指出,中方有關制裁措施純屬自身法律權限。損害中國利益,必然要付出代價。托倫蒂諾之流惡意抹黑中國,挑動對抗爭議,這樣做只會自食其果,最終損害的是菲律賓國家和人民利益。(完)
【編輯:曹子健】 ...【探索】
閱讀更多被指文創產品“不尊重歷史”?上海博物館回應
探索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劉越)“吐槽一下上博文創蝠桃瓶立體發光冰箱貼!”
近日,一款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簡稱“蝠桃瓶”)為原型設計的文創產品,在網絡上引發“不尊重歷史”的爭議。上海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回應中新網記者詢問時表示,已收到相關反饋,目前內部正在就此事進行討論。
網友質疑上博文創蝠桃瓶立體發光冰箱貼“不尊重歷史”。圖源社交媒體
文創設計被指“消費文物苦難史”
7月7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區購買了一款“蝠桃瓶”冰箱貼。該網友指出,這款冰箱貼的“發光功能”與“瓶底開孔”設計,與蝠桃瓶流落海外期間被填埋狗糞沙泥、改裝為燈座的特殊歷史形成了令人不適的呼應。
據上海博物館官網介紹,蝠桃瓶在流落美國期間,曾被奧格登·里德家族持有。關于此瓶進入該家族的途徑,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奧格登·里德祖父母在上世紀20年代以前從英國帶返美國;二是二戰期間宋美齡訪美時贈予奧格登·里德之母海倫女士。兩種說法均源自里德家族,暫無確切資料證實,至今成謎。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圖源上海博物館官網
據奧格登回憶,在那個年代,美國家庭流行將花瓶底部鉆孔改裝成燈座。雖然蝠桃瓶底部“慶幸”未被鉆孔,但也曾一度淪為燈座,放置在客廳的茶幾之上。為增強其穩定性,瓶內還加入了奧格登家后花園伴著狗糞的沙泥,長達40年。
為達成“發光”條件,該冰箱貼底部被“鉆孔”。圖源社交媒體
2002年,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女士最終以4150萬港幣的天價競得此瓶,創下了當時清代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2004年,張永珍將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捐贈儀式上,她說:“花瓶終于又回到了中國人手里,真的好開心。不想讓這獨一無二、具有歷史傳奇的稀有珍品再次流到國外,所以我今天把它捐贈給國家。”
上博回應:已收到反饋,內部討論中
“這不就相當于紀念林則徐,然后紀念品是鴉片?”
“做文創的人究竟有沒有好好做背調啊?”
“這么多瓶子,為什么偏偏是蝠桃瓶的文創會發光?”
網友評論。社交媒體截圖
網友的評論,反映出公眾對該設計的強烈不適感。這款承載著“文物歸鄉”意義的文創產品,卻因設計細節被指“消費歷史苦難”。
針對此事,中新網記者致電上海博物館。“這個之前已經有反饋了。目前還在處理……今天已經來過好幾個電話了。”工作人員證實,此前已多次收到關于此款文創冰箱貼的公眾反饋,上博內部也在討論此事。關于后續處理結果,工作人員表示“之后如果處理好了會公布”,但將以何種形式公布,“目前還沒有通知”。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該爭議文創產品是由上海博物館自主開發還是與其他主體合作,以及設計環節由誰把控時,工作人員答復:“這個我們也不清楚。”
目前,上海博物館方面已關注到公眾對此款文創產品的質疑聲音,并啟動了內部討論程序。關于該產品的設計背景、責任歸屬以及最終處理方案,仍有待館方進一步的信息披露。
中新網評:文創開發不應調侃傷痛歷史
文物不僅是藝術載體,更承載著時代印記與民族情感。
文創開發本是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途徑,但這種“活化”源于對文物內涵的深度挖掘,若忽視了對歷史的敬畏之心,便容易引發公眾的情感抵觸。蝠桃瓶從“燈座”到“藏品”的轉變,本是一個“文物回家”的勵志故事,但過度強調、甚至調侃其被改造的“屈辱史”,反而消解了文物回歸的象征意義。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圖源上海博物館官網
博物館作為文化守護者,在文創開發中更需謹記,創新的前提是準確傳遞文物承載的歷史情感與文化精神。如何讓文創產品既“叫好”又“叫座”,既考驗博物館的創意能力,更考驗其對文化責任的堅守。
在創新表達與歷史尊重間找到精準平衡點,既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又不觸碰歷史痛點,或許是所有博物館在文創開發路上需要持續深思的課題。(完)
【編輯:劉歡】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車圈女神宋紫薇,已從理想汽車離職!
- 大學不同專業APP推薦!站在學長學姐肩膀,讓你專業學的更容易!
- 大學生果粉、米粉、花粉數碼產品套裝推薦,這樣搭配更有性價比
- 董明珠:你不用格力空調就是傻瓜,空調不是風大就好
- OPPO Find X8正面加跑分齊曝光,天璣9400處理器猛啊!
- 小米15 Pro渲染圖曝光:外觀與小米 14 Pro類似,價格將破3999元
- 兄弟們別急了,《黑神話:悟空》DLC沒那么快能做出來
- 車漆研發耗時1年?勞斯萊斯又推“騙錢”小技巧
- 蘋果新款Mac機型曝光,配備M4系列芯片,爆年底前發布!
- 把手機變成對講機?vivo X200將推出公里級無網通信
- 七工匠發布15mm f/4全幅鏡頭 首發價只要1699元
- 瑪莎拉蒂亮相米蘭設計周 展出兩款GranTurismo車型
- 中一光學200mm f/4鏡頭現身 售價高達3980元
- 中石化:加油站將轉型,融合加油、充電、加氫、換電于一體
- 頭部氣簾存在隱患 奧迪海外召回部分Q4 E
- 蘋果折疊顯示設備鉸鏈專利公布,距離蘋果折疊屏設備還有多遠
- 理想汽車官宣純電解決方案 將于上海車展期間發布
- ROG游戲手機7 Pro官方外觀圖曝光,4月13日發布
- 中興官宣新機將在4月10日開售,中國芯支持雙模5G最低1299元
- 佳能發布兩款廣角、遠攝變焦鏡頭,并開展后鏡組套件更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