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4日舉行的第二屆寶坻大蒜豐收節暨寶坻區私域電商優質農產品選品會上,今年58歲的蒜農尹義笑得合不攏嘴。他家今年的新蒜剛剛采收一周多時間,已經賣出近9萬元。
“預計今年收入能比去年再提高10%。”尹義拿著個個六瓣、外皮紫紅的“六瓣紅”大蒜興奮地說,“自打2023年鎮里騰退低效廠房改建了冷庫,成立了智能數字鄉村寶坻大蒜產業園,鄉親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天津寶坻區大蒜的種植歷史悠久,特別是薊運河、箭桿河交匯的三角地區,土質松軟、壤粘適中,特別適合大蒜生長。這其中,又以箭桿河畔林亭口鎮的“六瓣紅”最為有名。
林亭口鎮鎮長李津介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讓“六瓣紅”有了獨特的基因密碼,但如何讓“小蒜頭”為全鎮產業發力是鎮里的一道“必答題”。為此,林亭口鎮一方面想方設法延長鮮蒜售賣周期,另一方面推出“街區老板娘”鄉村培養計劃等創業扶持計劃,帶動農民增收。
智能數字鄉村寶坻大蒜產業園內有間恒溫-1℃的冷庫,這間冷庫被蒜農們形象地稱為“時空保鮮倉”。幾天前,25萬頭新鮮采收不到12小時的“六瓣紅”被封存入庫。
產業園負責人趙愛介紹,依托農業專家開發的鮮蒜微環境精準調控、綠色精準殺菌和多功能活性抑菌包裝等技術,產業園研創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環境精準控制裝置。通過梯度儲存,鮮蒜的售賣周期可以延長至春節,改寫了京津冀地區“過了八月半,蒜頭空一半”的歷史。
“物理保鮮的大蒜表皮光潔、蒜瓣飽滿,每噸售價能高出300到500元。”趙愛說,“結合產業園推出的普惠性私域電商平臺,附近村民收入普遍提升30%以上。”
今年3月加入私域電商行列以來,林亭口鎮八里莊村民蘇春華的收入翻了一番。“鎮里的‘街區老板娘’鄉村培養計劃邀請專業老師講授短視頻拍攝、剪輯的技術,還告訴我們引流技巧。我們村里很多像我一樣的鄉村‘寶媽’有機會創業,忒好了!”蘇春華說。
不僅如此,林亭口鎮還加入了天津市農業專家領銜的農業試驗項目,在農業專家駐村指導下,蒜地輪作更加精準高效。“2024年,全鎮大蒜畝均收益突破8000元,大蒜玉米輪作,較傳統玉米種植收益翻了四番。”李津說,今年全鎮大蒜種植面積增加了五成,蒜農收入保底估計要增長15%以上。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科技引領、電商賦能,讓‘小蒜頭’為蒜農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大收益’。”林亭口鎮黨委書記梁鴻志說。(記者尹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