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牙膏式升级?今年各家手机影像都升级了啥?还能怎么卷?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影像仿佛成為了判斷一款手機是否是旗艦手機的標準,如果一款手機僅有性能,但是影像能力一般,對不起,這個時候大家一般都會稱其為“性能機”,即便用的是最強的芯片,可見手機影像的表現(xiàn)在人們心中判斷是否“高端”的核心標準之一。
而今年10月份,天璣9400以及驍龍8至尊版芯片的發(fā)布,各家也開始了年度旗艦手機的更新迭代。
其中vivo X200系列首發(fā)天璣9400率先開跑,隨后OPPO Find X8系列也緊跟其后。而小米15系列則首發(fā)驍龍8至尊版開啟驍龍新旗艦,緊跟隨后還有榮耀Magic7系列等。至此,vivo、OPPO、小米、榮耀四大國產(chǎn)主流的安卓旗艦基本都已經(jīng)完成了2024年底新旗艦更新!
但是這幾款手機發(fā)布之后,似乎在塑造“高端”影像的配置上并未看到有什么硬件的升級,有些甚至是網(wǎng)友們眼中的“退步”,幾大新機的主攝基本都沿用了上代的傳感器,而vivo X200 Pro反而是棄1英寸的IMX989,選擇了1/1.28英寸的索尼LYT818。
所以,這不免也勾起了我的一個思考,手機影像還能怎么卷?就連1英寸大底都用上了,后攝模組越來越凸起,手機影像真的要卷到頭了嗎?
顯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手機影像還能卷,至少這些旗艦手機更強影像實力的Ultra還沒發(fā)布,就代表他們的影像實力還未到達頂端!那還能怎么卷呢?
先從vivo X200系列聊起,在今年的vivo X200、vivo X200 Pro以及vivo X200 Pro mini,有三點明顯的影像改變感觸!一是,加重了長焦的提升。比如標準版的200的長焦從OV64B換上了IMX882,擁有稍大一些的1/1.95英寸底,以及更先進的底層電路制程,更高的動態(tài)范圍以及讀取速度。而Pro版本,更是直接把上代Ultra拿到了Pro機型了,而這大概率也是今年Pro機型銷量猛漲的原因之一,畢竟上代的Ultra版本的長焦能力賺了不少好評。
二是主攝的取舍,開始更注重視頻拍攝。其中Pro的主攝從上代的IMX989替換成了LYT-818,相比之下,LYT-818具有22nm更高制程工藝的優(yōu)勢,相對功耗會更低,再加上小尺寸的原因,耗電和發(fā)熱量都會更低一些,這也避免了在一些長時間拍攝視頻時畫質的下降,這也是vivo敢于給X200 Pro上4K120幀視頻模式的原因之一。另外LYT-818還擁有單幀HDR的能力,并且支持多焦段原生HDR效果,可以做到預覽照片就是HDR效果。
三是遠倍長焦時AI超清功能的加入,當手機變焦20倍以上時,這個已經(jīng)脫離光學變焦,而且畫質會下降很明顯的焦距下,vivo X200 Pro會通過大模型畫質增強技術來對畫質處理增強,讓AI來優(yōu)化畫質,其實這幾年,算法優(yōu)化一直伴隨著手機影像,并且提升著拍照的畫質,不過可能這幾年大模型的引入,讓這種利用AI算法來效果變得更為顯著,畢竟由模糊變得清晰,感知會更明顯一些。
接下來聊聊緊跟其后的OPPO Find X8系列,今年OPPO發(fā)布會上其實弱化了拍攝的硬件參數(shù),開始大篇幅講兩件事情,一個是OPPO Find X8 Pro的“抓拍啟鍵”,一個是人像風格的變化。先從抓拍聊起,這確實是手機廠商都開始改進的一個方向,包括華為、榮耀、vivo等等都有,但是哪家抓拍效果更好,等待我們后續(xù)的實測結果。
而單獨的拍攝“抓拍啟鍵”,其實很久之前友商手機就有了,而OPPO也不是學習iPhone 16。比如這幾年的索尼Xperia新機,很久之前便早早的配備了單獨的拍攝按鍵,長按單獨拍攝按鍵的咔咔咔連拍的感覺,確實很爽。
相比抓拍以及獨立拍攝按鍵的改變,我更想和大家聊的新增的柔光人像以及經(jīng)典膠片風格,給我一種開始向富士靠近的感覺,不得不承認的是,富士相機在小姐姐的用戶群體中占比還是挺高的,而OPPO Find X8系列的柔光人像與膠片質感對于女生來說應該會很有吸引力。
話又說回來,如今各家旗艦手機的影像配置,其實差距已經(jīng)很小了,而想要體現(xiàn)差異化,顯然成像風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方向,就像尼康、佳能、富士、索尼、徠卡幾家的各有各的特色一樣,比如OPPO開始向富士靠齊,而小米向徠卡風格靠齊,vivo大部分情況下有點“糖水片”的感覺,鮮艷、明快的飽和度很討喜。
另外在OPPO Find X8與OPPO Find X8 Pro上可以看出一些取舍,標準版與Pro版其實都閹割了主攝,提升了長焦能力!Find X7標準版用的是索尼LYT-808傳感器,潛望長焦OV64B,而Find X8標準版反而用的是低一檔的LYT-700,僅有1/1.56英寸底(相當于IMX890的改名版),但是長焦用上了LYT600,這個其實與vivo X200標準版IMX881水平差不多。
而Pro版本則將上代Ultra版本雙潛望鏡頭設計拿了過來,用了一顆與標準版同樣的3倍光學變焦的LYT-600長焦以及上代Ultra采用的IMX858的6倍光學變焦,不過主攝并不是上代的1英寸,而是選用Find X7標準版的LYT-808傳感器。
可能OPPO也是關注了這幾年后攝模組越來越凸起,于是選擇創(chuàng)新性的優(yōu)化了潛望長焦的光學設計,采用了倒置潛望長焦的設計,減少光學模組的體積,進而降低了后攝模組凸起的厚度,所以對比同級別其它手機,OPPO Find X8系列的后攝模組其實要薄上不少。
當然,利用AI來提升拍攝畫質的操作,在OPPO Find X8系列上也沒有缺席!而除了AI超清、AI消除的生成式AI圖片相關功能以外。這次OPPO Find X8系列的AI去反光以及AI去拖影,也是我個人覺得好評的體驗,前者可以去除玻璃反光,這個確實是我碰到的拍攝痛點,每次隔著玻璃,總會有室內(nèi)的燈光反射,很煩。而AI去拖影,則可以將拖影的照片變得清晰,也算是拯救廢片的一大有用功能。
而小米15標準版與Pro版本的影像升級比較小,主要也是長焦的提升,其中標準版與Pro版的主攝都還是沿用了上代的光影獵人900傳感器,而小米15標準版采用的是直立式長焦,焦段也縮短至60mm,相比上代75mm的長焦焦段要更短一些。小米15 Pro的長焦則進行了升級,升級為索尼IMX858圖像傳感器,與上代的小米14 Ultra同一配置,5倍光學變焦,等效120mm焦距。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5系列加入了小米AISP2.0的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其中一大作用就是提升長焦下的畫質,比如小米15標準版雖然僅有2.6倍的光學變焦,但是在AI大模型的優(yōu)化之下,可以達到類似5倍光學變焦的畫質效果。除此之外,還有影調大模型、色彩大模型、人像大模型,利用大模型來優(yōu)化拍攝效果,已經(jīng)成為了各家手機廠商不謀而合的想法。
最后再聊下剛發(fā)布的榮耀Magic7系列,與小米15系列一樣,主攝并未升級,依舊采用了上代同款的H9000鷹眼主攝,不過升級了長焦,都提升至3倍光學變焦。而Pro版本更是將長焦提升到2億像素,1/1.4英寸大底,雖然僅有3倍的光學變焦,但是大底以及高像素的優(yōu)勢,使其在6倍變焦情況下,也有非常能打的畫質。
而AI的影像應用,除了榮耀上代的AI鷹眼抓拍能力之外,這次榮耀還將AI超清功能引入到雅顧人像模式中,可以多焦段都拍出5000萬高像素的雅顧人像,臉部的紋理、發(fā)絲、紋理、睫毛更為清晰,高清的藝術照就這樣用手機拍出來了。在影像后期方面,還可利用AI還可以將閉眼的照片睜開,通過大模型填補拍照一些的缺陷。
縱觀來看,不難看出今年年底的各家新旗艦手機,在主攝上的升級都比較保守,盡可能維持不變,甚至是“妥協(xié)取舍”的替代,而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將影像的提升放在了長焦上,并且利用大模型等AI算法、優(yōu)化的方式,去提升一些光學變焦之外的長焦拍攝體驗,以及AI攝影上的一些幫助,比如消除下玻璃反光、人眼的閉眼修復等。
可能這也是為了超大杯的讓步,要保留一定的影像升級空間留到Ultra機型上使用,比如1英寸的主攝大底已經(jīng)預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AI+長焦就是當下手機廠商卷的主要方向,甚至在一些中端手機上我們也看到了長焦的發(fā)力。
而除此之外,新發(fā)布的手機也讓我們也察覺出未來手機影像“卷”的更多苗頭,比如vivo開始嘗試視頻的升級,包括拍攝HDR視頻預覽的一致性等。而OPPO的成像風格轉變,開始靠近富士,形成風格化的差異,以及優(yōu)化潛望長焦鏡頭設計以便獲得更薄的后攝模組,小米15系列的AI大模型在攝影上更多利用,榮耀利用AI去彌補手機攝影一些問題等,這些都是未來手機影像可能卷的地方,說手機影像卷到頭了,還是為時太早。
相關文章:
- 全球限量50輛,寶馬Skytop跑車開始量產(chǎn)
- 榮耀趙明回應是否會用麒麟芯片:短期內(nèi)可能性不是很大
- 曝英偉達GeForce RTX 5080顯卡效能不如4090:僅5090有特供
- 易三方技術+大電池!騰勢N9更多技術信息曝光
- 售價400萬,已售罄!寶馬Skytop有何亮點?
- 能在車上吃火鍋的極氪MIX要來了,官宣將于本月發(fā)布
- 大疆Mavic 4與Air 3S蓄勢待發(fā):前者或增強續(xù)航,后者大底加持
- vivo手機自動幫你餐廳訂座,是種怎樣的體驗?
- Tech G 2024上海國際消費電子技術展:海爾智家引領智慧生活新風尚
- 在游戲取景地,順暢玩《黑神話悟空》的秘訣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