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PC市場的冷清與混亂不堪,游戲外設市場倒是平穩發展,畢竟外設相比較其他硬件算得上是耐用品,即使是數年前的游戲鼠標放在現在都沒有顯得十分地落伍,每一點進步偶讀顯得難能可貴,不過由于整個行業進入了大內卷時代,顯示器在2022年可以說有著突飛猛進的進步,特別是高分+高刷顯示器的出現也給了發燒級玩家更多的流暢體驗,尤其是RTX 40系顯卡推出之后更是如此。而作為元宇宙執牛耳的Meta也推出了全新一代的VR設備,此外Valve更是推出了Steam Deck游戲掌機,讓掌機再次成為玩家的寵兒。
顯示器:大內卷時代下的博弈
這幾年如果說哪個外設發展最為迅速的話,恐怕就是顯示器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作為絕對耐用品的顯示器在近幾年已經處于行業大內卷的時代,大家都在追求著極致的性能參數,不過在售價上并沒有太大的提升,甚至相比較前幾年的產品還有一定的下降。
首先是面向主流平臺的1080P以及2K顯示器,這兩個系列的顯示器事實上在面板上已經十分地成熟,特別是1080P更是如此。而對于游戲玩家來說,由于手上顯卡性能的巨大提升, 事實上1080P分辨率的顯示器已經難入他們的法眼,起碼也要2K分辨率起步,因此1080P顯示器主打的是超高刷新率,比如說300Hz、360Hz,甚至外星人在旗下的x17 R2游戲本中還可讓消費者選擇1080P@480Hz的顯示器,不過相比較游戲畫質,超高刷新率帶來的流暢性在300Hz以上時收效甚微,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很難用肉眼去感覺到,只有哪些對畫面流暢性極其敏感的專業電競愛好者才會去選擇這樣的顯示器,而且超高刷新率的顯示器屏幕大概率采用的是TN屏,在色彩顯示上就不如其他材質的顯示器。
一般而言,2K分辨率的顯示器算得上是性能與成本的平衡之作,而2K分辨率的顯示器自然也是主流用戶如今考慮的對象。傳統的60Hz刷新率的顯示器由于其流暢性也逐漸被辦公群體所拋棄,即使是辦公群里也更多的考慮75Hz或者是90Hz刷新率的屏幕。當然對于游戲玩家來說,2K分辨率下的刷新率,光是90Hz也不是很夠,一般來說選擇144Hz或者160Hz偏多,而伴隨著顯卡性能的提升,包括像2K@240Hz規格的顯示器也被發燒友們所青睞。
而4K顯示器才是真正地處于大內卷的時代,其中一個現象就是高刷4K顯示器大量涌入到市場之中,尤其是在今年呈現爆發式增長,而第二個現象就是這些高刷4K顯示器開始陸續使用新一代的液晶面板,進而獲得更高的刷新率以及更高的屏幕素質。同時售價均在3000元上下,部分高刷顯示器的價格甚至直探到2000余元,實在是讓人目瞪口呆,當然2000余元的顯示器基本上都采用數年之前的面板,成本得到一定的控制,顯示參數也清一色地為4K、144Hz以及HDR 400。不過新面板的出現可以讓刷新率提升至160Hz,借助RTX 4090這樣的旗艦顯卡以及DLSS 3等黑科技,即使是3A大作也可以達到這樣的幀率,獲取最佳的使用體驗。而三星更是推出了玄龍騎士電競顯示器Neo G8,擁有4K分辨率以及240Hz刷新率,不但是目前刷新率最高的4K顯示器,同樣在屏幕素質上也能讓部分專業顯示器拜服,同時借助量子點HDR 2000讓游戲與電影呈現出最細微的細節。
而在8K顯示器上,更多的還是60Hz刷新率的顯示器為主,畢竟如今游戲玩家也更多地鐘情于2K以及4K,8K顯示器更多的適用于專業用戶上,因此推出高刷顯示器的意愿不大,不過在接口上已經為高刷8K顯示器做好了準備,比如說AMD的Radeon RX 7000系顯卡就支持Display 2.1接口,最高可以支持8K分辨率以及165Hz的刷新率,至于更多的高刷8K顯示器,還是等以后顯卡以及面板等技術成熟了再說,現在就算有,對于游戲玩家來說也發揮不出完全的功力。
顯示器進入到大內卷時代,最受益的就是普通消費者了,誰不希望自己能夠以更加合理的價格購買到性能卓越的顯示器呢?
VR:蹭元宇宙熱度而不得
作為非剛需的外設,VR近年來發展似乎遭遇比較大的不順,原因就是首批VR設備由于線纜等限制,用戶使用起來體驗十分差勁,而且投資者似乎對VR的前景也并不看好,眾多VR企業在燒光了融資之后只能選擇倒閉。目前整個VR市場經過了大浪淘沙之后,產品也偏向于無線傳輸,借助驍龍XR等高性能處理器實現畫面的快速渲染,擺脫了束縛之后的VR設備才有可玩性。
此外今年上半年大紅大紫的元宇宙概念又給了VR設備與相關企業發揮余熱的空間,這些企業打算利用元宇宙蹭一波熱度,畢竟元宇宙說到底就是構建一個虛擬的世界,讓所有人都加入其中,組成與真實世界獨立的社會。其中尤其以Facebook為甚,為了表示自己對于元宇宙的支持力度,Facebook甚至將公司名字改成了Meta。
然而虛幻的元宇宙概念如果沒有實物做支撐,那么毫無疑問利用元宇宙所托起的繁重最終將成為海市蜃樓。今年Meta在AR/VR方面的支出占公司總支出的20%,而撥給AR/VR的資金有50%以上都用于AR眼鏡的開發。也就是說Meta大約花費了170億美元投入到虛擬現實之中,該投入相當地兇猛,Meta也在年末推出了Quest Pro,售價高達1499美元,希望能夠成功吸引發燒友前去購買。似乎VR成為了Meta公司救市的稻草。
然而事與愿違,由于市場整體的不景氣,2022年VR頭顯的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來自Wellsenn XR的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VR頭顯出貨量為138萬臺,較去年同比下滑42%,而作為國內外VR領頭羊的Meta以及Pico的銷量均有比較大的下降。似乎元宇宙對于提振人們對于VR的信心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Meta的 Reality Labs 部門負責開發 VR/AR 技術,以支持尚未建成的元宇宙,截至 2022 年,該部門已虧損 94 億美元,成為了Meta公司最大的包袱。很顯然想要實現電影之中的“元宇宙”世界,VR廠商還需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包括設備性能、生態系統的構建,至少從目前來看,Meta所展示的類似于4399小游戲的元宇宙場景,是遠遠不能滿足大家的期待。
掌機:V社來扛大旗
在掌機領域,毫無疑問任天堂是最成功的廠商,旗下的Switch自從推出之后便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更不用說與任天堂捆綁的一大波第一方大作。不過作為一款2017年推出的游戲掌機,Switch的硬件以及開始變得落后了。而號稱是Switch替代品的各大掌機顯然不成氣候。那么如果V社下場做掌機又會怎樣呢?
2022年2月25日,Steam Deck正式發售,其中搭載的Steam OS可以支持運行其它游戲平臺,作為V社首款游戲掌機,Steam Deck在今年2月發售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支持近300余款游戲,借助Steam平臺龐大的游戲資源讓游戲玩家可以隨時隨地在各個地方游玩。借助AMD Zen 2 CPU以及RDNA 2 GPU也可以實現游戲的流暢運行。
相比較Switch掌機,Steam Deck想要成為掌機行業新的霸主,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拳頭作品,而這也是PC游戲廠商所缺乏的,就目前看來,Steam Deck更多的是游戲玩家調劑生活的新玩具而不是剛需品,在經過前期炒作與溢價之后,如今Steam Deck似乎已經擺脫“神”的稱號,回歸到人界,當然價格以及供貨也更加合理。
鍵鼠:朝著輕量化前進
相比較其他領域,今年的鍵鼠行業似乎沒有太大的進步,畢竟鍵鼠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已經來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過去幾年所推出的經典款鍵鼠到現在也不過時,此外包括RGB燈光也已經被廠商玩膩了,玩家也看膩了。整個市場最多也只是推出幾款新的軸體來吸引發燒友去嘗試。
當然今年的鼠標領域仍然少不了輕量化,就是在提供足額功能的同時,通過改變鼠標材料以及內部設計,不斷地降低鼠標的重量,讓鼠標的重量來到一個新的高度,比如說60g,甚至部分鼠標將鼠標的重量來到了50g的重量比如說酷冷至尊天佑星MM310。
作為平時與人體接觸最多的外設,鼠標也不是越輕越好,最終還是要看用戶的手感,此外追求極致輕薄顯然不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凡事都有一個度,等到廠商們將鼠標的重量降低至一個閾值的時候,之后還是會朝著中量化前進的。
游戲:微軟收購動視全球受阻,網易與暴雪緣分殆盡
除了外設之外,在游戲領域貫穿全年的就是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微軟在1月18日發布聲明稱,公司將以每股95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動視暴雪,包括動視暴雪的凈現金在內,交易價值687億美元。微軟表示,交易完成后,微軟將成為世界上收入第三高的游戲公司,僅次于騰訊和索尼。計劃中的收購包括動視暴雪和子公司King的知名作品,如《魔獸系列》、《暗黑破壞神》、《守望先鋒》、《使命召喚》和《糖果粉碎傳奇》等。
可以說隨著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作為王牌IP的《使命召喚》將會被微軟收入囊中,從而徹底影響游戲行業的整體布局。畢竟作為國外的年貨游戲,《使命召喚》每一代的銷量均在千萬以上,是動視集團的一大現金牛。如果《使命召喚》被Xbox所獨占的話,對于索尼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事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索尼也在全球各地奔波,希望能夠阻止微軟的這一次收購,隨后微軟與索尼大打口水仗,可以說各自有著自己的算盤,至于玩家,則希望這個收購能夠早點塵埃落定,以免影響到未來游戲的開發。
說起游戲開發就不得不提到R星,今年下半年,網上出現了大量《GTA 6》的實際開發片段,號稱是R星史上最大的泄露,而這些片段也讓大家對《GTA 6》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然而作為一款萬眾期待的游戲,《GTA 6》的泄露極大地影響了玩家對于這款游戲的期待,好在R星表示實際游戲的開發進度并沒有太大的影響,給了游戲玩家一顆定心丸。
對于國內玩家來說,除了微軟與動視之間的狗血收購案之外,另外一個讓人傷感的事情就是暴雪宣布與網易之間的談判破裂,暴雪游戲產品將于2023年1月24日終止運營,包括國服《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暗黑破壞神3》、《爐石傳說》都將在這天之后和玩家說再見,無論停止續約的理由如何,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的下半年對于國內暴雪玩家來說談不上是一個好時光,或許伴隨著國服游戲的停止運營,一代玩家的集體記憶也將隨之消散。
2022年的外設與游戲市場未免是傷感而且灰暗的,整體的技術沒有突飛猛進的飛躍,帶來的只是廠商之間的內卷,在PC硬件處于寒冬的大背景下,即使外設更具性價比,對于消費者的吸引也是有限,畢竟兩者呈現互生關系,在這個蕭條的時代,能維持現在的市場份額,就已經足夠獲得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