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市云岡區西韓嶺鄉南村,張學良這位從農機農業“土專家”成長起來的村干部,二十年如一日,用實干精神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當談及對農機的熱愛從何而來時,張學良說:“打小就跟著父親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看他擺弄那些農機,心里就種下了興趣的種子,后來就想著自己也要干出一番名堂。”2010年,他在村里創立了鑫煜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
萬事開頭難,起初村民們對花錢請人代種地顧慮重重,擔心成本降不下來。張學良毫不氣餒,用實實在在的豐收成果打消了大家的疑慮,合作社逐漸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如今,南村6800余畝耕地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從播種到收割,農機大顯身手,村民種地變得輕松高效。不少村民還借此契機發展起了副業,過上了“新農民”生活。
當選村委會主任后,張學良將目光投向了南村的整體發展,帶領班子成員發揮“火車頭”帶動作用,依托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探索成立南村經濟發展中心,統籌整合村級資產、資源、資金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
經過幾年不懈努力,目前村里流轉土地986畝,建設農業溫室大棚500余個,特色水果、蔬菜、草莓、食用菌等特色采摘園平均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南村還積極引導致富帶頭人成立多個駐村合作社,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延伸了農產品產業鏈,平均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同時,村里還鋪設8500米污水管道提升村莊整潔度,完成50000平方米外墻保溫;88盞太陽能路燈點亮夜晚,頤養之家讓老人老有所樂,鄉村記憶館和鄉土人才館留住鄉愁。
如今的南村,特色農業產業興旺,宜居環境綠意盎然,一幅產業興、環境美、村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張學良說,下一步,南村將全力培養后備干部,讓年輕人盡快成長為鄉村建設的中流砥柱。(馬靜波 楚向東 宋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