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綜合 >>正文
既复古,又潮流!雷诺R17概念车,正式亮相巴黎车展
綜合296人已圍觀
簡介面對千篇一律的造車新勢力產品,很多消費者都面臨審美疲勞問題。在汽車設計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要說個性的汽車產品,還得看法國設計師。在剛剛拉開帷幕的2024法國巴黎車展上,百年汽車品牌雷諾推出了一臺讓人驚 ...
面對千篇一律的造車新勢力產品,很多消費者都面臨審美疲勞問題。在汽車設計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要說個性的汽車產品,還得看法國設計師。
在剛剛拉開帷幕的2024法國巴黎車展上,百年汽車品牌雷諾推出了一臺讓人驚艷的車型,它就是雷諾R17概念車。雖說是概念車,但它采用了復古與科技融合的設計風格,從外觀上看,這臺車好像從上世紀70年代穿越而來。
新車的靈感來源于雷諾上世紀70年代的經典車型,雷諾17,而R則是對這款車的致敬。新車采用扁平車頭設計,由于它是臺電車,因此并不需要太多散熱,所以車頭采用封閉式造型。
車頭保留了大燈,但燈組已經從原來的鹵素燈光變成了LED光源,黃色的燈光點亮后,顯得格外有個性。
整車采用溜背造型,雖說是臺4座轎車,但只有兩扇車門,第二排乘客需要從主副駕駛座椅后方鉆進去,非常不方便。
溜背的設計讓這款車相比普通轎車擁有更大的后備箱,但是由于車身長度較小,因此后備箱的空間相比SUV沒啥優勢。
車尾則是非常簡潔的一根貫穿式尾燈,以及縮在角落的R17徽標,其他就沒有任何彰顯身份的產品點了。
進入車內,同樣是濃郁的復古風格。整車內飾采用粗布和棉麻,而非當下流行的皮質。不過這種材質帶來更加獨特的觸感,反而映襯出高級感。
雙幅方向盤造型獨特,四個矩形液晶屏模擬當年的小型CRT顯示器,結合中控部分的液晶屏,讓整車擁有極高的科技感,仿佛這款車來自于外星。
新車采用純電驅動,搭載一臺270馬力的后軸電機,雖然沒有公布電池容量,但為了在底盤內塞入更大電池,這款新車的軸距設計得非常長。整車純電續航里程為249英里,約合400公里。
這樣的電車,你能接受嗎?
Tags:
相關文章
東西問|柳華文:人權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
綜合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人權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
作者 柳華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當全球人權話語屢屢陷入喧囂與指責,我們是否遺忘了一個樸素真理——通往人類文明的道路不應只有一條。
近日,中國在聯合國人權舞臺上的發聲,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任何國家都不應將自身模式強加于人。這番發言恰逢今年6月10日首個聯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之后,陳旭借此契機,旨在呼吁各方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當地時間2025年6月9日,中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文明對話國際日”主題活動。中新社記者廖攀攝
在變亂交織的國際背景下,這一發言明確對話合作促人權的主張,是對堅持人權普遍性原則與各國國情相結合,積極維護聯合國多邊合作中心地位和權威,有效推動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建設性對話、交流與合作的立場重申。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此次發言亦可視為在人權國際保護立場問題上的一次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和平、發展、人權是聯合國改革發展的三大支柱,中國將三者融為一體,在國際人權領域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一個顯著區別是中國人的整體性思維,在宏觀角度和系統論指引下,關注事物的整體聯系及規律。反映到人權觀上,西方國家往往執著于個案和細節上,中國則更注重把握整體觀和大局觀。
不過,筆者看來,不論東西方在具體的文化和制度上差異如何,法治、發展和人權是現代國家發展模式中的三個基本維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法治是人類社會治理的一個基本經驗,它是一個中性詞,無褒無貶。只有良法才能促成善治,才是好的法治。什么是良法善治?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法治。法治不能自顧自地發展,只能根據本國實際,與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確保制定出來的法律有可行性,實現立法以及治理的目標。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最好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能見物不見人。可持續的發展是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互動的發展。法治可以鞏固發展經驗,保障和引領可持續發展。
2025年6月5日,廣西南寧市邕江沿岸植被茂密。(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人權是人本思想進化和發展的產物,不能簡單化、口號化。依法推進是人權的基礎和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人權提供條件和保障。一些西方國家政客的做法往往口惠而實不至,將人權作為政治裝點和粉飾。而真正有效的人權發展之路,必然要摒棄這種政治操弄,回歸到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軌道上。
總體來看,人權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是特定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的基本維度。不能就事論事,簡單地討論和考察人權,必須將其置于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社會環境中,運用整體性思維進行綜合分析。
條條道路通羅馬。對國際社會來說,人權是價值,是理念,是目標。各國通向人權的路徑各異,具體的法治構建、發展戰略和人權保障制度,都需要因時、因地制宜。在這方面,美國自我賦權,動輒簡單粗暴地以“有沒有”“好不好”來評價和指責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這是政治化和簡單化的做法,是借人權搞政治操弄,缺少建設性,甚至破壞人權領域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和合作的可能性。
回顧歷史,2006年聯合國改革的一個重要成就,是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撤銷因政治對抗嚴重而飽受詬病的人權委員會,新設立追求非政治性、非選擇性、非對抗性的人權理事會。這是國際人權治理的一個重要進步。對此,美國政府很不滿意,當年就退出了首屆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選舉,展現出我行我素和單邊主義的一貫做派。予取予求、時而加入、時而退出的美國,在今年不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情況下,宣稱與人權理事會“停止聯系”,這是對多邊主義的否定和逆反。
客觀地說,這個世界不存在“救世主”。一個國家的社會繁榮發展,根本上依賴本國人民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發揮聰明才智并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需要通過不斷提升生產力和調整優化生產關系來共同驅動。內因始終是關鍵和決定性力量。正因如此,人權保障本質上屬于國家內部治理范疇,單純依靠他國的援助,無法直接提升一國的發展水平,更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其發展面貌并實現人權目標。這也意味著,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應該尊重特定國家和人民求生存、謀發展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愿望,尊重他們的意愿和選擇,尊重他們的智慧、勞動和付出。
人民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重視人、促進人的解放和發展,追求人類團結和進步的思想,在世界各地都是自始存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經典理念,在世界范圍來看,也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思想的基本信條,被稱為世界性的“黃金規則”。
當今的國際人權法和中國國內法律制度都在倡導全面的、嶄新的人權理念和人權觀。這意味著必須破除阻礙人權發展的陳規陋習,比如重男輕女、歧視特定人群等陳舊的文化觀念和做法。文化傳統有其復雜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如何興利除弊、繼承優秀傳統和文化的課題。整體上說,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和實踐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就,不同文明之間可以相互啟迪、相互借鑒。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遠非同步,差距巨大,常常出現國家間人權對抗的情形。在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多邊舞臺上,東西方的差異、分歧因政治因素可能被放大。西方國家強調公民和政治權利,刻意忽視、貶低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重視。比如,美國至今不承認發展權是一個法律概念,多次在聯合國對發展權相關決議投出反對票。
基于不同的民族特性、歷史、政治和社會發展模式,人權領域的東西方文化觀念、主張之間的分歧、爭論和交鋒,現在來看,仍難以消除。意識形態的對壘和政治上的對立,往往是形成國際舞臺上爭議的癥結所在。而在聯合國的體系下,國際人權法構成一個具有法律規范性特征的工作框架。開展基于國際法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團結越來越多的國家,應對人類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推動形成公平、包容、合理的全球人權治理,在相當程度上能夠避免將人權工具化、武器化等偏頗做法。
2023年11月6日,2023上合組織國家扶貧研修班(江西)開班,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的政府官員在江西一體育用品生產企業車間了解就業幫扶、技能培訓等情況。中新社記者 劉力鑫 攝
當代中國人權觀的實踐,深深根植于中國的現實土壤,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也借鑒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在人權事業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持續探索、總結符合自身國情的人權實踐。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致力于和平發展,積極在聯合國框架下,遵循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世界各國務實合作。我們相信,中國通過一如既往地秉持和平、發展、公正、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能夠為應對共同挑戰開辟道路,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續的全球人權治理格局,讓全人類共享發展的紅利和人權的保障。(完)
作者簡介:
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供圖
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亞洲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兼任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委員,世界醫學會社會醫學事務委員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法年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執行主編。
【編輯:史詞】 ...【綜合】
閱讀更多能磁吸、能快充:貝爾金qi2磁吸無線充電移動電源 iPhone出行好搭檔
綜合出行時,手機如何充電總歸是最為讓人煩惱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相信多數人也會將移動電源作為出行時的一個必備品。當然,同樣是移動電源,也會有很多不同的選擇。最近剛剛經歷了一次印尼行攝之旅,那為了提升這 ...
【綜合】
閱讀更多索尼Xperia 1 VI有望5月17日發布 改動不小但可能暫別大陸市場
綜合近日,有外媒發布消息稱索尼新款旗艦手機Xperia 1 VI可能會在5月17日正式亮相,并且透露了這款新機的相關規格信息,這款新機在許多方面都有明顯變化,但卻有可能暫別大陸市場。據了解,索尼Xperi ...
【綜合】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消息稱臺積電熊本工廠已接到本田、索尼大單
- 消息稱谷歌將推出高端Chromebook品牌,支持多項獨占功能
- 英特爾宣布停產Arc A770限量版顯卡:僅僅銷售8個月
- 你的下一款耳機何必是耳機?蘋果音頻專利獲授權:耳朵上無需佩戴耳機
- 疑似一加折疊屏渲染圖曝光 圓形相機模組并加入潛望式長焦
- 燃燒你的脂肪給手機充電?米家動感單車自發電版上線
- 2023MWC丨希捷科技賦能行業解決方案,存儲“大”有可為
- 三星宣布將會在2025年量產2nm工藝:性能提升12%,能效比提升25%
- 比亞迪全新混動平臺DM
- 一加Ace2 Pro入網,將成為業內首款24GB物理內存手機
- 6月30日起 天津市機動車限行尾號輪換
-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免職名單
- 太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 天津310米高空觀光廳開放
- “五一”假期“游仍有余”
- 新華社天津分社開通新聞線索征集電話和郵箱
- 天津河西:助餐服務點亮老人美好“食”光
- “以舊換新”政策助力 智能家居“圈粉”年輕人
- 夏季達沃斯論壇丨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閉幕
- 近期太原市多陣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