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休閑 >>正文
“伪专业”何以潜滋暗长?网上“砖家”谁来管?
休閑8837人已圍觀
簡介
網上“磚家”誰來管?(“融”觀中國)
——“守護清朗網絡空間”系列報道③
醫美博主頂著“專家”頭銜推薦項目,卻拿不出資質證明;財經“大V”分析市場趨勢,實則滿嘴跑火車;某些機構批量起“素人號”,進行統一運營……現在,越來越多人上網尋求專業建議,這給了部分人“李鬼扮李逵”,甚至借機造謠傳謠的可乘之機。
中央網信辦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特別強調整治“自媒體”發布的不實信息,尤其是干擾輿論、誤導公眾,不做信息標注、內容以假亂真,缺失資質、提供“偽專業”信息等問題。
針對各種“偽專業”信息,普通網民到底該怎么應對?不同主體如何協同發力、共同治理?記者進行了采訪。
“假學姐”“假高管”……
“偽專業”何以潛滋暗長?
暑期將至,家住陜西西安的大學生小楊在網上找到一份兼職——給一家留學機構做“內容運營”。沒想到第一天線上工作,她就感覺不對勁。
“他們讓我運營一個社交媒體賬號,賬號‘人設’是一所國外大學在讀的‘博士學姐’,我需要根據他們提供的材料,分享自己申博的‘真實經驗’,一旦有人私信詢問,就把這所機構推薦給他們。”小楊犯了嘀咕,“我根本沒申請過博士,也不是什么學姐,這不是騙人嗎?”
按小楊提供的線索,記者在平臺上進行了關鍵詞檢索。彈出的內容果然魚龍混雜,有的賬號是博主本人親自出鏡講解,還配上了vlog等形式的生活分享;但也有不少賬號,文案大致雷同,圖片有時也模糊不清,卻仍然有不明真相的網友在評論中“求分享”。
雖說這些“假學姐”發布的內容未必全是虛假編造,但對于真心找同道、求分享的網友而言,這樣的引流實際上就是一種欺騙。
而在醫療、金融、農業等重點領域,“假專家”帶來的危害更加值得警惕。
在醫療領域,不少人沒有專業背景,卻打著健康科普的幌子,將網絡上的信息東拼西湊,加上危言聳聽的開頭和標題,就搖身一變成了“網紅醫生”。比如,有的短視頻創作者展示各種“視力恢復技巧”,聲稱跟自己堅持訓練,高度近視就能顯著改善甚至恢復。對此,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已明確“打假”:目前醫學上尚無有效根治近視的方法,只能通過科學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加重。
在金融領域,有人精心打造“國家某某活動評審”“世界500強背后的培訓師”“名校畢業的投資天才”等虛假人設,先是靠著煞有其事的說辭,大量收割粉絲的信任和崇拜,然后就開始銷售課程、直播帶貨,以此牟利,甚至私下聯絡粉絲誘導“投資打賞”,實施詐騙。
在農業領域,有不法分子披著“博士研究員”“農大專家”的外衣,推薦防蟲神器、生根神藥等,以科普為幌子,堆砌高深艱澀的名詞讓人“不明覺厲”,實際售賣的產品卻是“噱頭大于實效”,甚至給農戶帶來損失。有時就連經驗豐富的村干部,一不留神也可能掉入陷阱。
探究這些典型案例,不難發現:“偽專業”等虛假信息之所以在互聯網潛滋暗長,背后既有流量的“利益驅動”,也有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以降低造假成本的因素。
平臺、創作者、MCN機構……
誰來為虛假內容買單?
當“偽專業”信息侵害用戶權益,造成經濟損失,平臺、創作者以及可能牽涉其中的MCN機構,分別應承擔哪些責任?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國廣告協會品牌營銷生態安全服務中心智庫專家廖懷學告訴記者:“創作者是虛假內容制作和傳播的直接實施方,承擔首要責任,可能面臨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MCN機構若存在深度參與制作環節并策劃、組織傳播,或明知內容失實情況下未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可能作為共同的違法行為實施者承擔法律責任。”
至于網絡平臺,往往能夠更及時、直接、準確地掌握賬號情況與動向,便于展開身份認證、數據信息獲取等方面的管理,因此在管控“偽專業”信息、治理謠言方面責無旁貸。
廖懷學介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確立的“過錯責任原則”,網絡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信部門可以責令平臺整改、暫停運營等。
近年來,各家平臺已在探索全方位的治理手段。
2024年7月,抖音安全中心發布《關于虛假人設的治理公告》,針對少數自媒體策劃虛假人設開展專項治理。這份公告提到的治理重點,包括“無法核實的專業成就”“無法核實的高管身份”“自封無法驗證的‘大師’”等。一方面完善認證要求,另一方面對違規賬號實施下架內容、封禁等措施,阻斷“假專家”的財路。
今年6月,小紅書在北京舉辦打擊“虛假”治理開放日,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社區虛假內容治理成果,包括通過建設虛假內容全鏈路治理體系,處置虛假筆記320萬篇,處置虛假人設賬號1萬個,處置虛假低質AIGC筆記60萬篇,以及通過持續建設“同質化識別”能力,封禁批量造假黑灰產賬號超1000萬個。
尤其針對虛假人設治理,小紅書設置了內容前置審核制度,采用了“賬號關系挖掘”的分析策略,對虛假人設進行精準打擊。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平臺治理“偽專業”信息,絕非一日之功。虛假不實信息在識別、核實、溯源上都有一定難度,封禁處罰后也很可能“卷土重來”,需要平臺發揮技術優勢,不斷創新治理手段。
醫療、金融、法律……
重點領域如何有效監管?
放任“偽專業”信息傳播,尤其是醫療健康建議、投資理財分析、法律解讀等重點領域內容,極易催生謠言,后果不容小視。
以“縮短征信逾期記錄”等謠言為例,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部長楊瑞茂指出:“一張來源不明的截圖、幾句捕風捉影的對話、一則真假難辨的消息,可能影響公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和預期,甚至危害金融安全。”
在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領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李春景則強調,市場監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一旦出現不實信息與謠言傳言,將影響千家萬戶柴米油鹽的方方面面。
那么,針對重點領域的“偽專業”信息乃至謠言,如何提升治理效能?
在安徽合肥舉行的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辟謠分論壇上,首批“涉企網絡辟謠工作直聯點”試點單位名單發布,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涵蓋不同重點領域。
名單企業取得了這樣的共識:治理不實信息與重點領域謠言,應從“被動回應”轉向“主動預防”,從“單打獨斗”到“協同治理”。
具體怎么做?
首先,各領域頭部單位應發揮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權威性,借助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主流媒體等力量,及時澄清謠言,讓“冒牌貨”失去生長的空間。
同時,應與不同部門聯動配合,包括及時向網信部門舉報線索,溯源清理不實信息,查處違規賬號,以及配合公安部門查處謠言案件,公開通報查處情況。
此外,也要抓好宣傳引導,積極通過短視頻等接地氣的方式,宣傳相關政策,普及重點領域專業知識,提高公眾對虛假信息的“免疫力”。
本報記者 霍旻含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6月30日 第 08 版) 【編輯:陳海峰】 ...
相關文章
海外僑商僑領齊聚廣州荔灣 共商合作新機遇
休閑中新網廣州7月1日電 (記者 孫秋霞)廣州市荔灣區第九屆僑胞季(系列)活動及閉幕式6月30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以“桑梓情深 英才薈萃 逐夢未來”為主題,海外僑領、僑商代表及各界嘉賓200余人共赴這場融合文化傳承、經貿合作與民生服務的僑界盛會。
圖為“南國小紅豆”現場展演。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 供圖
作為羊城的西門戶,荔灣曾是本土民眾漂洋過海移民外國的出發地。由荔灣為中心形成的粵菜、粵語、粵劇成為海外華僑心系桑梓的精神紐帶。荔灣還是華僑和歸僑僑眷定居廣州的主要區域,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華僑回國投資掀起一股熱潮,許多華僑在廣州置業、創業,促進了廣州的城市發展。
活動當日,“情暖僑心 高山流水覓知音”文化游園活動率先啟幕,百年僑史主題展呈現荔灣僑界先賢投身民族復興的壯闊歷程。暨南大學副教授龍楊志為本次僑胞季活動創作組詩《西關百年僑史敘事》,巧妙融入銅錢、中藥、船票等元素,串聯起百年間華僑在商貿、醫療、移民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僑史敘事。
在投資環境推介環節,荔灣區協作辦以“三大平臺”為核心宣傳推介荔灣區的區位優勢、產業規劃及投資機遇,聚力招商引資,立足荔灣資源優勢,吸引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進駐。在隨后的圓桌分享會上,廣東僑青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葉志海等從不同維度分享他們的見解和洞察,給新僑人才創業以更多的啟發和靈感。
圖為“扎根荔灣 筑夢未來”圓桌分享會。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 供圖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莊守堃告訴記者,荔灣文化氣息濃厚,既有傳統商業,也發展了新興產業。“許多香港研發機構希望在內地發展,我覺得荔灣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當前香港推動低空經濟力度非常大,我們正在推動低空安全領域的‘灣區標準’落地,以便加強粵港澳三地合作。”
奧地利粵商會會長黃伯華從1986年便到奧地利發展,此次他特意來到廣州,尋求新的合作機會。他說:“廣州的投資環境非常好,政府非常包容和開放。荔灣有很多傳統批發市場需要提升,恰好奧地利有許多‘隱形冠軍’企業,我打算將奧地利的一些高科技引入荔灣。”
新加坡林氏總商會會長林仁華一直比較關注機器人、AI以及智能養老領域。他表示:“中國與新加坡在高科技領域有很多合作機會,我們希望將中國優秀的機器人企業帶到新加坡,同時也將合適的新加坡企業引入廣州。”
據悉,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多項引智引資項目簽約和友好共建儀式,在荔灣區僑聯見證下,多家僑企簽訂意向投資或者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項目落地;荔灣區僑聯攜手荔灣區委人才辦、暨南大學創業學院、創金公司共建“荔灣區大學生新僑人才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探索大學生新僑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新模式。(完)
【編輯:付子豪】 ...【休閑】
閱讀更多外灘大會在滬開幕
休閑這是9月5日拍攝的外灘大會主論壇現場。 當日,以“科技創造可持續未來”為主題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在上海黃浦世博園開幕。今年大會除開 ...
【休閑】
閱讀更多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將下達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
休閑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6月26日表示,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將在7月下達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同時,將協調有關方面,堅持更加注重“時序性”和“均衡性 ...
【休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LG多產品線家電新品亮相IFA2024,AI滾筒洗衣機智慧洗降低衣物損傷
- 擺脫家電展之名,IFA 2024走向歐洲CES
- 飛利浦帶來海量黑科技:OLED透明觸摸屏與折疊一體機惹人眼
- 華為獨占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42.7%份額,小米未進前五
- IFA2024,探展百年頂奢家電品牌ASKO,一起感受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美學
- 全面升級!3.5T V6+9AT的全新日產途樂,能超越老對手嗎?
- 三星裁員,印度先行:大約將裁掉1000員工,包括中層與高管
- iPhone 16重新引領設計潮流?曝OPPO與努比亞新機將配備拍照按鍵
- 反向升級!國行iPhone 16系列與Apple Watch S10無線快充功能被閹割
- HMD芭比粉翻蓋功能手機,誰的猛男少女心騷動了?
- 最低售價12.99萬起 奇瑞艾瑞澤8高能版上市
- 小米MIX Fold 3通過國家質量認證 有望8月正式發布
- 據爆料iPhone 15系列將于8月量產,Pro Max機型還有一個獨占功能!
- 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Vision Pro!蘋果或采用預約制銷售,為提升用戶體驗
- 還沒上市就賠本賣吆喝?Galaxy Z Fold5/Flip5預定抵88元
- 70年代老車復活 奧迪發布EP4電動概念車
- 下半年折疊屏下餃子?魅族折疊屏專利曝光
- 終于等到你!據傳華為將于今年重返5G手機市場
- 主打就是一個“錯位競爭”,微軟Xbox新主題外設又雙叒來了!
- 1000元的哈曼卡頓聽起來什么樣?三款70周年紀念音箱推出